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红色珍宝 江淮见证丨这块公田碑,为何这样“红”?

编辑:宋明俊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1-04-07 09:52:50 【字体:

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

  珍藏着一座“红军公田碑”

  展现了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开展土地改革的光辉历史

  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外景

  专家鉴定这座“红军公田碑”成碑于1932年

  碑高1.07米、宽0.55米、厚0.18米,碑质为岩石

  碑文上刻有

  “赤城五区三乡第三村”

  “共计田五斗”等字样

  碑文字体为红色

  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展出的“红军公田碑”

  历时近90年

  这座“红军公田碑”穿越了漫长时光

  至今依然散发出耀眼的红色光芒

  仿佛诉说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

  是鄂豫皖革命老区的核心区

  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

  航拍金寨县风光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鄂豫皖苏维埃政权纷纷建立

  施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

  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广大贫苦农民从重压下解放出来

  享受到革命的成果

  激发了保卫革命成果的热情

  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

  苏维埃时期(1929—1932)

  鄂豫皖苏区政府设有专门机构

  区以下成立拥护红军委员会

  优待红军家属委员会

  1931推行的《土地法令》中规定

  红军、游击队员、脱离生产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应分得沃田

  其家属无力耕种时,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代耕

  同时各乡还划出1至5石(每石约7亩)作为红军公田

  由苏维埃政府掌握分配

  收获的农作物用于救济红军家属和抚恤伤亡的红军战士

  “分配土地时,不可以面积为标准,要以出产为标准”

  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展出的油画

  金家寨、吴家店、斑竹园等地分配土地时

  均留有红军公田,并立石碑和木牌

  “红军公田碑”则是红军公田的标志

  推行红军公田制,效果立竿见影

  全国很多地方都掀起了参加红军的热潮

  红军队伍迅速发展

  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展出的红军铜像

  1972年金寨县斑竹园镇农民发现了这座“红军公田碑”

  后被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征集

  工作人员用红漆描字

  安装上玻璃罩精心保护起来

  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红军公田碑”

  见证了红军戒马倥偬的烽火岁月

  展现了我党军爱民、民拥军的优良革命传统

  《红色珍宝》第一期

  我们来到大别山革命老区金寨县

  了解了“红军公田碑”的前世今生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为您“挖宝”

  走进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

  为大家带来更多红色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