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新春走基层】羊肚菌王“棚”里有“钱景”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3-10 08:34:31 【字体: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春回大地,草木萌发,正是乡村洒种育苗的“黄金时段”,而在金寨县全军乡前龙村生态循环种植基地,高科技保温大棚里的羊肚菌却正进入丰收的好时节。前龙村的第一批羊肚菌破土而出,陆续进入成熟期,长势喜人,新鲜上市。

  3月4日,记者在两面青山相望中间的大棚基地看到,工人们有的忙着采摘,有的负责晾晒、铺排、烘干、装袋,刚刚采摘的新鲜羊肚菌菇被整齐地码放着。“羊肚菌属于高端菇,号称‘菌菇王’。昨天,当地的农产品电商刚从我这拿过一批货,现在干品供不应求哦!刚采摘回来的新鲜羊肚菌需要当天烘干装袋,国内销售市场主要是北上广一线大都市,外贸销售主要以欧美市场为主。”安徽莫荒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全军乡前龙村生态循环种植基地负责人丁红玲一边利索地指导工人们采摘分装羊肚菌,一边快言快语地介绍市场行情,忙得不亦乐乎。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因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其营养价值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有“素中之荤”的美称。如今,小小羊肚菌正成为金寨县全军乡乡村振兴的新亮点,丁红玲,也因成功种植羊肚菌,成为当地有名的“羊菇娘”。

  丁红玲是金寨县土生土长的85后姑娘,早年和爱人一起在外地从事石材加工行业。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北京一家农业公司与“羊肚菌”不期而遇,让她感到惊喜的是,这种小时候在家乡山头林间经常见到的菌菇,不仅营养价值高、销售市场广阔,而且能够科学地人工规模种植,是极有“钱景”的产业。丁红玲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回到家乡,依托家乡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特别适宜生物菌类的生长、培育,尤为适宜发展食用菌产业和药材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气候地理优势,建设羊肚菌种植基地,推广羊肚菌种植技术。为此,丁红玲先后在北京和四川潜心学习核心种植技术,并培养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经过3年多考察学习摸索和前期准备,在全军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20年3月在前龙村流转土地近300亩,建立羊肚菌生态循环种植基地,一期新建高科技保温大棚129亩、246个,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安营扎寨”,带民致富。

  在全军乡前龙村羊肚菌种植大棚里,一簇簇羊肚菌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破土而出,菌香沁人。“这批是2020年10月底播种的,也是我发展羊肚菌种植基地迎来的第一个丰收年。这两天趁着天气好,我们准备全部采收上市。”丁红玲拿起一朵羊肚菌向记者介绍道,“羊肚菌对环境要求高,土壤里稍微有农药化肥等残留都不会出菇。灭除虫害完全依靠物理方法。你看,羊肚菌菇帽呈黑色,菇腿呈白色,菇纹完全打开就是可以采摘的成熟羊肚菌。”

  “我们每个人每天可以采摘8桶菌菇,老板给我们按天算工钱,一天100元,我们很满意!”正在大棚里采摘的朱培秀一边擦着汗,一边告诉记者。得益于羊肚菌产业的良好发展,前龙村的不少村民在家门口成了“上班族”,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的梦想。基地长期聘用当地村民参与羊肚菌的管护、采摘等工作,在用工高峰时期,每天吸纳30多人就业。目前,丁红玲的羊肚菌基地吸纳务工人员210人,固定员工22人负责日常管理,支付农民工工资近18万元,预计年产羊肚菌5万公斤,产值约1500万元,带动当地2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5万元,充分调动了贫困户产业脱贫、边缘户产业致富的积极性,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羊菇娘”丁红玲信心满满地计划再流转土地种植羊肚菌1000亩,指导、带动农户种植羊肚菌2000亩,真正实现羊肚菌万亩种植基地,并实行产品回收,有效组织对外销售,形成公司基地种销一体化。

  目前,丁红玲的羊肚菌基地吸纳务工人员210人,固定员工22人负责日常管理,支付农民工工资近18万元,预计年产羊肚菌10万斤,产值约1500万元,带动当地2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5万元,充分调动了贫困户产业脱贫、边缘户产业致富的积极性,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羊菇娘”丁红玲信心满满地计划再流转土地并种植羊肚菌1000亩,指导、带动农户种植羊肚菌2000亩,真正实现羊肚菌万亩种植基地,并实行产品回收,有效组织对外销售,形成公司基地种销一体化。

  金寨县全军乡辖6个行政村,11162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62亩,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该乡党委书记黄正先指着春花璀璨的青翠山峦下连绵成片的大棚说:“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是巩固脱贫、致富群众、振兴乡村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近年来,我乡将有限的存量土地资源成功转化,把秀美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夯实‘能人回归’工程,引进龙头企业流转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据悉,该乡通过土地流转和大户带动、就地建厂、灵活就业等一系列举措,成立各类农业合作社15个、农产品加工厂7家、茶厂19家,共吸纳近千人实现就近就业,占全乡常住人口八分之一。

  采访中,该乡副书记郑儒翰告诉记者,全军乡天然氧吧的良好生态,引来莫荒田公司2020年尝试大棚种植食用菌并一举成功,给该乡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坚定了全乡发展生态农业的信心。现在,全军乡千亩大棚成为绿色田野上一道特别的风景,不仅生动诠释了颇具泥土气息的“大棚经济学”,也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徐缓 单姗/文 岳阳/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