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霍山:“西研”又添新著 《西山民俗》出版发行
《诗经·国风·豳风》曰:“五月鸣蜩,六月精阳。七月流火,八月未央。”自2014年10月成立以来,霍山县西山文化研究会的研究成果就不断涌现。刚进七月,研究会的民俗研究院院长赵鸿奇老师的力作《西山民俗》就由九天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全书近20万字,著名画家乐建成老师为本书绘画、插图。
西山人民勤劳、勇敢、智慧、淳朴,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创造出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西山输送出去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栋梁之材。西山辐射出的文化影响力引导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走出深山,甚至走出国门,描绘出了人生的精彩。从这里出来的一批又一批的才子佳人闯荡四海,却也常常思念着家乡,怀念着年轻时为了前途而勤奋求学、为了生活而辛苦劳作的年代,以及那个年代曾一起生活着的人和这个热土上一草一木,一景一物。然而,正是这些,承载着一种朴素无华、清纯无染的大山文化和精髓。而西山文化怀念的、发扬的却正是这些。赵鸿奇老师的《西山民俗》正是这些成果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的根本属性是模式化、类型性,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其他属性。模式化的必定不是个别的,自然是一定范围内共同的,这就是民俗的集体性——民俗是群体共同创造或接受并共同遵循的。《西山民俗》就是西山地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的真实记载。
赵鸿奇,1945年出生,1971年参加工作,2005年在安徽省霍山县上土市中学退休。在校期间,他给学生教授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并担任过20多年的班主任,以严格要求学生而出名。曾多次得到教育部门及乡、县人民政府的表彰,他是一位深受家长敬佩、师生景仰的优秀教师。
(刘伟 朱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