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六安小龙虾”如何继续走红?

编辑:吕梁 来源:本网原创 浏览次数:316 次 发布时间:2022-05-07 09:50:03 【字体:

  进入五月,又到了“吃龙虾、喝啤酒”的季节。作为安徽省内较大的出口基地之一,六安小龙虾市场在经历了疫情防控“低迷”期后,近日逐渐回暖并迎来了销售旺季。在位于金安区吉宝皖江国际冷链物流园的六安泉水小龙虾交易中心,每天的清晨又开始变得繁忙而喧闹,来自全市各地数十万吨小龙虾被装车运送至此,经过称重、分拣、装箱等一道道程序后再送往全国近200座城市。

  一头连接田间地头,一头供应百姓餐桌,从收购、配送到深加工,小龙虾联动的是一条特色农产品产业链。

  破题散乱小,构建水产品集散地

  记者了解到,六安小龙虾养殖规模目前达到100多万亩,约占安徽省小龙虾养殖量的三分之一,是全省重要的小龙虾出口基地,但多年来小龙虾行业一直呈现散乱小局面,行业带动、整合能力强以及拥有先进生产加工工艺的龙头企业严重缺乏,这些都成为制约六安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以前到了收龙虾的季节,大家都各自为战,价格高低不齐,市场很乱。很多小龙虾养殖大户苦不堪言。”叶集区洪集镇稻虾养殖大户崔文波有着多年的养殖小龙虾经历,对小龙虾市场行情“进化史”有着一本“明白账”。

  “如果地方出现疫情很容易造成小龙虾滞销,一旦出现销售难,对辛苦了一季的农民来说,那将是惨痛的代价。”六安市泉水小龙虾交易中心负责人刘洋告诉记者,自己这几年对六安小龙虾市场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六安小龙虾肉质饱满、颜色鲜亮,品质好口感好,可多年来并没有卖上好价格。

  在市场与民声的呼唤下,六安市泉水小龙虾交易中心作为市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020年落户金安区吉宝皖江国际冷链物流园,项目占地540亩,也是目前六安市最大的一家小龙虾交易中心,为六安市水产品特别是六安小龙虾构建了集散地。2021年交易收入逾2亿元,六安小龙虾经过质量筛选,被冷链物流配送到了全国各地,上了城市居民的餐桌。

  据悉,近年来,为了从源头上解决小龙虾销售难题,助力六安小龙虾走得更远,全市各地先后成立了多个大小规模不同的小龙虾交易中心。在叶集区洪集镇,当地政府2022年通过招商引进六安市康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已经初步建成一个占地40余亩,集交易、收储、冷链、深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小龙虾交易中心,业务辐射周边多个乡镇。

  试水三产融合,打造全产业链

  多年来,六安小龙虾资源虽然丰富,但从事小龙虾深加工的大型企业几乎为零。

  六安市泉水小龙虾交易中心建成后不久,随着知名度不断提升,涌向中心市场的商户和养殖户不断集聚,收购量大幅增加。可一遇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小龙虾输出业务量便大幅下降,导致很多鲜虾卖不出去,库存越积越多,成了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

  “我就想到要试水深加工,打造小龙虾全产业链。”六安市泉水小龙虾交易中心负责人刘洋是六安市第一个小龙虾行业敢吃“螃蟹”的人。2021年,刘洋向金安区政府提交“小龙虾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及项目规划书,于当年8月份得到批复成立“安徽盛河小龙虾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目前已进入试运营阶段。

  “深加工产业链形成后,我们的小龙虾将迅速从一种季节性农产品,发展为全年稳定供应的预制菜单品,真正实现华丽转型。”刘洋说。

  与此同时,洪集镇小龙虾交易中心也计划上马两条生产线、两个冷库,当地还成立了“劳务公司”,全部设备建成后,用工将达到400人以上。

  逆境中成长,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

  后疫情时代,使得小龙虾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疫情发生后,霍邱县、金安区、叶集区等地的小龙虾养殖户们无不笼罩在滞销的阴霾中。

  “六安实行静态管理期间,我们在金安区绿色护航下开启了定点收购模式,在做好疫情防控和转运通行保障的前提下,专人专车到全市各大养殖塘口或集中收购点直接定点收购,实行称重、分拣、打包、装车一条龙服务,确保小龙虾收购环节闭环管理。”刘洋说,在特殊时期,公司这样做既确保了小龙虾的市场供应,也解决了虾农们卖虾难问题。

  而在洪集镇,为解决虾农销售难题,该镇通过协调各方力量,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为虾农开辟绿色通道,办理“鲜活农产品”外运通行证,助力鲜活小龙虾“坐”上冷链物流车送往全国各地。

  “但疫情发生以后,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些难题,配送运输成本增加了,配送量也大大减少。”刘洋告诉记者,受交通、物流管控影响,公司运营间歇性出现超负荷运转。

  好在这样的局面是暂时的,疫情期间的闭环收购和足量保供让刘洋又重拾信心。有了充足的虾源后,公司小龙虾深加工产业链便能顺利进行。在刚刚建成的深加工生产车间内,刘洋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每台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用途,从清洗机、蒸煮机、冷却机到速冻区、操作间,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他都了若指掌,对未来六安小龙虾产业做大做强更是充满了信心。

  “小龙虾全产业链打造完成后,不仅能提高六安小龙虾产品在全国市场的知名度,提升产品附加值,还能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刘洋和记者算了一笔账:深加工项目的建成,预计日需小龙虾原材料100吨,可年产虾仁1755吨、虾尾3286吨,虾壳粉1998吨,预计年销售额3.62亿元,年创利税2402.67万元,解决劳动用工600余人。(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谢菊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