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安徽新闻>详细内容

皖去年哪些天气事件最令人难忘?伏秋连旱居首位

编辑:高方勇 来源:中安在线 发布时间:2020-01-08 09:47:56 【字体: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1月7日,省气象局通报了我省2019年气候特征回顾,去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16.6℃,为1961年以来第三高,其中大部分与“水”有关,全省平均年降水量为2001年以来最少,并且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伏秋连旱40年之最”排在了八大气候特征之首,此外台风“利奇马”、冬季的连阴雨雪、江淮之间的“空梅”都在列。据通报,利用气候年景等级评估,2019年我省气候年景较差。

  去年天气概况:气温高降水少

  2019年全省平均气温16.6℃,较常年偏高0.8℃,与2017和2018年持平,为1961年以来第三高。亳州、涡阳、利辛、阜南、颍上、岳西、桐城、肥东、怀宁及休宁10个市县为1961年以来最高。与常年相比,全省大部偏高0.5℃以上,其中沿淮淮北西部和淮河以南局部地区偏高1.0~1.6℃。

  冬季气温偏低0.1℃,春、夏、秋三季分别偏高1.1℃、0.5℃和1.2℃。根据气候学四季划分标准,全省平均入春(3月9日)和入夏(5月12日)时间分别较常年提早10天和8天,入秋(9月27日)和入冬(11月24日)均推迟6天。

  2019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944毫米,较常年偏少2成,为2001年以来最少,蒙城和灵璧为1961年以来最少。空间分布为,合肥以北461~800毫米,大别山区及沿江800~1200毫米,江南1200~1967毫米。与常年相比,沿江江南接近常年,江北大部偏少2~5成。

  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冬季降水偏多近1倍,为1961年以来最多,而春、夏、秋三季分别偏少2成、2成和6成,秋季为1961年以来第二少。我省沿江江南6月17日入梅,7月14日出梅,均较常年偏晚,梅雨期偏长,梅雨量接近常年,梅雨强度正常;江淮之间出现1994年以来又一次空梅。

  伏秋连旱等成为去年重大气候事件

  2019年8月12日-11月23日,全省平均降水量9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7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全省平均无降水日数为88天,偏多15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全省平均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29天,偏多10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二长。全省平均气温20.7℃,较常年同期显著偏高1.3℃,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其中21个县(市)为最高。

  受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影响,我省遭遇近40年最严重的伏秋连旱。干旱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至11月上中旬干旱基本覆盖全省,11月中旬干旱程度达过程最重,全省大部维持重等以上气象干旱,沿淮至江南北部普遍特旱。

  持续干旱造成各地农田失墒,多地水塘干涸、水库库容低于死水位,给农业和居民用水带来严重影响。

  2019年8月9-12日,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给我省带来强风暴雨,江南中东部有26个站累计雨量超过250毫米,最大宁国阳山395.4毫米。局地降水强度大,宁国阳山24小时雨量达309毫米。12个县(市)台风风雨指数强度等级达中等及以上,其中广德、宁国、九华山和黄山光明顶达最强。宣城的宁国市、广德市、绩溪县、宣州区和郎溪县5县区发生洪涝灾害,以宁国受灾最重,有数人死于山洪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25.94亿元。

  此外,冬季我省出现4段连阴雨(雪)天气过程、沿江江南梅雨正常,江淮之间空梅、秋季以来偏暖明显,多地气温创历史新高、5月25-26日南部出现强降水,多地日雨量破纪录、3月20日含山,马鞍山极大风速破历史极值、10月初团雾导致重大交通事故等重大气候事件同时入选。(记者 苏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