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安徽新闻>详细内容

【好人天天见】千年古镇上的“热心肠”王士宏

编辑:高方勇 来源:中安在线 发布时间:2021-04-15 08:52:46 【字体:

01.png

在濉溪县临涣镇城隍庙茶楼,王士宏在向群众宣讲。 (资料图片)

  在濉溪县临涣镇坚持调解群众纠纷30年,在茶馆等处义务理论宣讲26年,在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义务讲解24年。

  “听他讲革命故事要掉眼泪”

  4月9日,3月份“安徽好人”网上发布活动在濉溪举行,在活动现场,濉溪县临涣镇法律服务所主任王士宏深情讲述党史故事《信仰的力量》,重温淮海战役那段战火纷飞的光辉岁月。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王士宏说。当年淮海战役的重要战场濉溪县临涣镇,一名支前民工在给前线运物资的途中发现自己的鞋子破了,他赤脚推着独轮车上了前线,物资最终送到了阵地,而他的脚却被冻掉了四个趾头。战士们心疼地把民工冻坏的双脚放到怀中捂热,他们并不知道民工用小推车送来的是给他们过冬的军服和棉鞋。

  讲者动情,听者动心。台上的王士宏一把抹掉眼中的热泪。台下的观众随着王士宏低沉而深情的讲述,或热泪盈眶,或低头沉思。台上台下泪光闪处,都是对那段岁月崇高的敬意。

  有人问王士宏,为什么你讲一次哭一次,讲了千万遍泪流千万遍。 “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王士宏引用艾青的诗句来解释。

  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从1997年开始,王士宏就在临涣文昌宫、茶馆担任义务讲解员,搜集了淮海战役中的各种感人故事,进行了千余场宣讲,受教育人数达10万余人。

  如何将党的理论变成老百姓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大白话?王士宏首先从 “形式”上琢磨,结合当地人喜欢在茶馆喝茶说事的习俗,他以茶馆为载体,用理论宣讲、文艺说唱等形式,讲政策、话改革、谋发展,架起了一座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用通俗易懂的乡土语言,把党的政策化为口头语、家常话,夏秋季讲秸秆禁烧,寒暑假推移风易俗,节假日演传统文化等。

  创新形式,内容更要创新。随着理论宣讲的不断改变,王士宏打造不同的版本,虚心向不同层次的人讨教学习,积累自己的宣讲内容。他深入群众中去,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宣讲对象,仔细琢磨领悟,变换主题。

  每当王士宏拿起话筒,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处于“宣讲状态”。有人拍微视频,有人制作抖音,有人加他微信,有人要带家人与他合影留念……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王士宏的宣讲,他成为家喻户晓的“网红讲解员”。

  “听王士宏讲革命故事会掉眼泪,不仅掉眼泪,还会引发大家思考,我们这里的老百姓都喜欢听他讲故事。”临涣镇居民张群说。在一次次的宣讲中,哪个地方不入耳,哪个地方不感人,哪个地方不生动,王士宏都要一一整理出来。宣讲结束后他,还对听众回访,了解听后的反应。遇到大家不明白的,他就引用身边的故事和例子,然后再上升到理论高度,直到群众听懂听会听进心里为止。

  “到茶馆里找王士宏可以解决矛盾”

  基层调解的工作千头万绪,常被人戏称为是“吃力不讨好”。王士宏却任劳任怨,在基层的调解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被当地人称为“调解王”。

  “帮助当事人从矛盾纠纷的苦海里走出来,收获的是快乐和幸福。”王士宏说。坚持这么多年,王士宏的理由很简单:因为热爱,所以不会拒绝。通过一桩桩矛盾纠纷的化解,他也真正理解了这份工作的意义。

  王士宏是土生土长的临涣人。长年与基层百姓打交道,王士宏每天接触的还有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琐事。谁家有解不开的疙瘩,喜欢找他评评理,王士宏也没有令人失望过,靠着一股“磨”劲,把道理磨明了、把气性磨平了、把心结消除了,纠纷也就解决了。

  “我的前半生是在茶馆里喝茶,后半生是在茶馆里调解。”王士宏称自己其实一直都“泡”在茶馆里。面对纠纷,当事人大多带着负面情绪,而临涣的茶文化远近闻名,当地人宁可三日不饮酒,不可三餐无茶饮,他们还有“有理进茶馆说”的传统。

  “人与人之间其实就是一杯茶的距离,我要努力帮助当事人一笑泯恩仇。 ”2012年,王士宏创新了“一杯茶调解法”,把双方当事人同时约到茶馆,和双方当事人边品茶边聊天,根据法理、人情秉公评议,直到双方心服口服,握手言和。他将这个方法总结为:以茶暖人心,以茶说人生,以茶述纠纷,以茶找支点,以茶拆面子,以茶置梯子。

  不写状子、不交费用、不限案由,只要临涣镇的群众有需要,都可以去茶馆找王士宏帮忙。有人跟他开玩笑:“你每天比谁都忙,你挣的钱在哪里? ”他总会笑着说:“我看到更多的是笑脸,不是金钱。 ”

  9年来,王士宏带领“一杯茶”调解团队,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0余场次,调解成功率达90.5%以上,经他调解达成协议后无一例当事人反悔或不履约,实现了调解结案率、协议履行率和群众满意率三个100%。“一杯茶”调解团队被当地群众冠以 “古有医者悬壶济世,今有茶客提壶安民”的美名。王士宏也带着在基层化解矛盾的 “一杯清茶化纠纷”助推乡村振兴的经验,先后前往安庆、宿州、阜阳、亳州等地传经送宝。

  走在临涣镇上,王士宏步履匆匆,跟街坊四邻不停地打招呼。 “您现在又是‘安徽好人’啦,是我们心目中的大好人呀。”茶楼负责人李敬说。近日,王士宏上榜“安徽好人”,他先后被评为“淮北好人”“淮北法治人物”“2017年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2018年全国十大最受欢迎的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

  “大伙儿个个都成了‘铁嘴’”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2016年6月,王士宏以临涣镇12家茶馆为阵地,发起成立了濉溪县“乡村小喇叭”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需要凝聚大伙儿的智慧,理论宣讲才能常讲常新,才能把党的好声音送到百姓心坎上。 ”王士宏说。

  经过几年发展,“乡村小喇叭”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招募各类 “乡土名人”“民俗专家”“草根艺人”志愿者36名,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理论宣讲与艺术化宣讲相结合,通过“微党课”“微课堂”等形式,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脱贫攻坚成就人人夸,‘十四五’布局规划责任大,人民的生活更美好……”4月9日,在临涣镇城隍庙茶楼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里,非物质文化遗产坠子戏的传承人周素芬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得益于茶文化氛围的熏陶,“乡村小喇叭”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以茶馆为阵地,把理论宣讲与艺术化宣讲相结合,开展一系列既有“党味”又“接地气”的宣讲活动。

  “以前是我一个人讲得多,现如今大伙儿都能讲,个个都成了‘铁嘴’。”王士宏说。十里八村的百姓都知道王士宏不仅 “爱说爱讲”,还是个地地道道的热心肠。

  1994年,王士宏还是临涣派出所的一名协警,参与过不少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看着这些走上歧途的孩子,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的他突然想到何不到学校给孩子们上一堂法治课,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第一次在临涣中学举办的法治宣传教育报告会上,王士宏引用大量发生在身边的案例,为2000多名师生讲解相关法律常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5年后,王士宏成为一名专职法律工作者,法治教育演讲工作也成为他的本职业务范围之一。从临涣中学到全镇各中小学校,由每年一课到每学期一课,从濉溪到淮北,再受邀到皖北各市县及合肥等地中学、大专院校,演讲范围逐步扩大。不论遇到多大困难,王士宏总是认真对待,演讲走到哪里,他就把感动、警示、法治思想传播到哪里。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还被聘为安徽省委讲师团基层理论宣讲专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