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安徽新闻>详细内容

【榜样】王松:挺立在洪水中的一棵“劲松”

编辑:高方勇 来源:中安在线 发布时间:2020-11-11 09:33:56 【字体:

王松(左一)防汛期间查渗漏.jpg

王松(左一)防汛期间查渗漏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圩破了,在救人,话少讲!”6秒钟的电话,9个字,是王松留给妻子最后的声音。7月22日,庐江县同大镇连河村党委副书记王松在执行庐江县连河村抗洪抢险任务中壮烈牺牲,年仅38岁。

  “我熟悉情况,我和你们一道”

  2020年7月,受罕见的持续强降雨的影响,庐江大地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洪水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由于巢湖高水位顶托,7月22日上午8时,支流白石天河水位达到13.56米,庐江县同大镇石大圩连河段突然漫堤溃口,汹涌的洪水冲开圩堤,快速向圩内漫延,圩内6个行政村、5.8平方公里的农田村庄和道路将被洪水淹没,部分未及时撤离的群众被洪水围困,情况万分紧急。

  汛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已连续奋战几昼夜的王松不顾疲劳,一边电话报告村党委第一书记赵莉,让她赶快敲锣、用手持喇叭通知群众撤离,一边冒险赶往村民组,一户一户敲门,一户一户喊话,通知群众迅速撤离。就是在这期间,妻子打来的电话,他顾不上多说一句话。

  撤离结束后,王松清点人员,发现还有村民还没撤离出来,他马上赶到指挥所报告,并主动请缨对前去救援的消防救援队员说:“我比较熟悉这片水域情况,我和你们一道!”。

  溃口越来越大,湍急的洪水疯狂地冲向圩内。紧急情况下,抢险人员用3台挖掘机试图封堵决口,却瞬间被洪水卷走。很短的时间,圩内外水位落差猛增到3米多,形成了水域救援中最可怕的“滚水坝”,王松和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乘坐的冲锋舟被湍急的水流迎头冲击,两人落水失联。

  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之后,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安徽省消防救援总队、庐江县委县政府迅速调集救援力量开展搜救工作。经74天全力搜救搜寻,至10月4日上午,搜寻人员在连河村区域内发现一具遗骸,经公安机关DNA比对,当日22时确认是王松同志遗骸。

王松旧照.jpg

王松旧照

  “牺牲前24小时,他只吃了一袋方便面”

  11月10日,76岁的连河村村民许咸来正在清理家门口的土地,洪水退去,他和老伴许芳芝开始了新生活。7月22日那天发生的事情,他们怎么都忘不了。

  “是王松把我们接出去的。”许咸来说:“当时船上还有另外4个人。只有他说话和我们一样,能听懂。我就问他是哪儿人,他说就是我们这儿人。不过我们村是合并村,我之前不认识他。”路程只有十分钟,许咸来甚至记不起王松的脸是什么样子,只记得他在船上不停打电话,核对还有哪些村民没离开村子,联系救援。

  过去的40多天里,王松一心扑在防汛上,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这期间他只回过一次家,他衣服又脏又湿,实在没办法了,回家后抓了几件旧军装,又匆匆回到防汛一线。”连河村党委第一书记赵莉回忆,

  庐江县同大镇连河村整个圩防4.56公里,王松主动承担了最长、最险、有2公里长的永和段圩堤的防护任务。入汛以后,他一直坚守在一线,查险情、除渗漏、堵管涌,每天只睡二三个小时,实在累得不行了就将编织袋铺在地上打个盹。失联前,他已连续40多个小时未休息,尤其是接到转移群众的紧急任务后,他近24小时只吃了一袋方便面。

  同大镇连河村从7月21日中午开始劝离、转移群众。村里在转移群众时,决定先转移70位无亲友投靠的孤寡老人和行动不便人员。王松主动将这个最难的任务接了下来,撤离过程中,王松看到有老人行动不便,二话不说就上前背或抱,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水里淌,往返20多个来回,行程有10多公里,他一个人把20多位老人安全转移到村部,后集中送至安置点。安排妥当后,他顾不上片刻休息,又赶到村民组转移其他被困群众。

  在接到镇里组建巡堤队伍命令时,王松多领了一套救生衣,对已经71岁的父亲说:“老爸,现在很缺人手,您也要上!”身体还硬朗的老父亲二话没说就穿上救生衣,“我去!谁叫我的儿子是村干部呢,这个头我带定了!”很快,一支50多人的巡堤队伍就集结完毕,上了圩堤。在查险除险中,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这对“父子兵”。

  整个防汛抢险中,王松心里想的、脑子装的都是群众的安危,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守住了圩堤,就是守住了乡亲们的希望”。他带领巡防队员马不停蹄地奋战在一线,查险排险50多处,成功处置管涌20多处,加固堤防1.5多公里,安全转移和救援群众3447人。

王松落水的地方.jpg

王松落水的地方

  “他热情,谁家的事都放心上”

  1999年12月,王松参军入伍。在部队的12年里,他8次荣获表彰嘉奖,多次获得“优秀学员”“优秀士官”荣誉称号。2019年2月,经同大镇政府安排,王松到同大镇环保办工作。由于工作认真、成绩突出,2020年3月,同大镇党委任命他为连河村党委副书记。

  “在这之前,王松在合肥市里一个企业做厨师,一月工资五六千。回来后,他的工资只有3660元,扣除五险一金后只有2600元。但是他说,只要组织需要,他愿意回来。”王莉说。

  回忆起王松,57岁的丁安江几度哽咽。“我家离他父母家也就五百米,他叫我表叔,我看着他长大的。”丁安江的印象里,王松从小本分老实,待人友善。回村工作后,为人热情,“不管谁家有事,他都忙前忙后,当自己的事一样帮忙。”

  村民王定四因为患大病,先后做了2次手术,花掉了所有积蓄。王松得知情况后,入户收集相关佐证材料,帮助他通过医保、大病救助等渠道解决了大部分的医疗费用,还采取线上、线下募捐的办法,筹募了几千元捐款,解决了王定四的燃眉之急。

王松租住的房子对面,健身场地正在建设.jpg

王松租住的房子对面,健身场地正在建设

许咸来、沈芳芝夫妇讲述被救经过.jpg

许咸来、沈芳芝夫妇讲述被救经过

  精神障碍患者陈俊和家中没有厕屋,王松争取了专项资金免费帮他修建,但症状发作中的陈俊和不好沟通,时常阻挠施工甚至打骂施工人员。王松趁他精神状态好时,耐心地跟他解释,费了很多口舌,最终把陈俊和建厕屋的事办妥了。

  让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有群众的残疾证丢失了,本人不方便到县里登报公示,王松主动帮助跑路协调;有邻里发生纠纷了,王松第一时间赶去做耐心细致的调解,让双方消除矛盾、握手言和。为了方便工作,王松特地在村部附近租居了一间房子,群众有需求,他随叫随到。

  11月5日,王松租住过的房子大门口挂着连河村灾后重建项目部的牌子。他生前租住的是其中的的一个小房间,大概10平方,一年租金一千元。房子对面,工人正忙着绿化施工。这是王松生前未完成的工作,他一直惦记着,给村民“搞一块能散步、能运动的场地”。(记者 杨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